病主法修法完成初審,但 AD 執行困境未解——為愛前行基金會 9/5 座談點出關鍵
修法只是第一步,座談揭示三大挑戰:啟動困難、資訊落差、家屬阻力
《病人自主權利法》修正案近日於立法院完成初審,為愛前行基金會對此表示肯定與感謝,並強調修法是推動病人自主的重要一步,但更關鍵的是臨床實踐。
基金會在 9 月 5 日舉辦的 「預立醫療決定(AD )執行焦點座談會」 ,由本會共同創辦人孫效智教授,邀集多家醫院的臨床醫師、醫療團隊及專家學者,就「AD(預立醫療決定)」在臨床執行上的挑戰與需求進行深度交流。
孫效智教授於開場指出,病主法施行以來,社會對於 ACP(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的重視逐步提升,但「AD執行」的教育與制度設計仍有不足。基金會將依據本次座談的專家建議,研擬課程設計,推動相關教育訓練,期盼使病主法能更落實於臨床實務中。
與會討論三大焦點
1. 制度與法制修訂
與會專家分享近期病主法修法進展,特別針對醫療人員的告知義務、AD啟動條件確認,以及醫院轉診責任等議題交換意見,盼能透過制度更新,解決臨床上資訊不對稱與流程不明確的困境。
2. 臨床執行困境
現場多位醫師提出實務案例,如AD與DNR的認知落差、醫病溝通不足、資訊系統未能及時顯示AD註記等問題。專家們建議應強化醫療團隊教育訓練,並推動系統優化,避免病人意願在急迫情境中被忽略。
3. 教育與宣導策略
針對病人與家屬、甚至包含醫療團隊缺乏認知,與會者呼籲應強化ACP與AD教育品質,設立評估指標,並透過專業教育訓練及宣講志工的推廣,讓更多人理解並實踐病人自主。
本次座談會整合出幾項推動方向:
1️⃣ 制度化教育訓練
透過基礎法規訓練、標準作業流程教學、臨床案例演練與模擬,提升醫療人員對 AD 執行的專業度與敏感度,減少臨床現場的誤解與猶疑。
2️⃣建立品質評估指標
制定並落實ACP/AD 執行的品質評估機制,確保不僅有數量,更能兼顧病人意願落實的「質」,讓政策推動真正回應民眾需求。
3️⃣推動資訊化整合
讓 AD/DNR 註記能即時出現在臨床醫療與護理資訊系統,避免醫護人員「看不見」的情況,以確保病人意願不被忽略。
4️⃣主動介入關懷
確保病人從簽署到啟動都不被孤立。建議將「癌症個管師」擴大為「病人自主個管師」,提供從 ACP 諮商、AD 簽署到 AD 執行的一條龍服務,主動提供民眾指引。
會議最後,孫效智教授總結:「病人自主,不僅是法律條文的落實,更需要醫療專業、家庭支持與社會價值三方共同合作才能促成。我們將持續攜手前行,確保每一份選擇都能被尊重、被實踐。」
為愛前行基金會將持續推動病人自主權與生命教育,並把本次座談的討論成果轉化為具體行動方案,期盼與醫療團隊及各界專家攜手,共同建構一個更友善、尊重每一份選擇的社會。
▲與會來賓合影。
▲主席孫效智教授針對本次會議目的進行開場,邀請專家分享AD執行的實務經驗與困境。
▲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姚建安主任點出,多數醫療人員並不清楚AD與DNR的差別,無法釐清兩者間的優先性。
▲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常佑康主治醫師指出,目前醫療委任代理人的制度缺乏彈性,且AD的選項過於簡化,無法確實反映病人的生命價值觀。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重症加護中心簡士超主任分享,通常病人在急診情境當下會想做AD,但回家後就忘記了,故須透過一些方式喚起民眾的動機,提高AD簽署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劉建良主任分享,各縣市推動安寧與AD的落差很大,應思考如何補足差異,並嘗試將病人自主落實到日常生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及安寧療護科李志清主治醫師強調,應該有相關教育訓練讓醫師願意尊重病人的AD,促進共識。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放射腫瘤科翁益強主任提到,多數醫療人員並不熟悉執行DNR的流程,也不知道如何跟病人家屬溝通。
▲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蔡宏斌執行長提出,心臟停止後器官捐贈需要跟安寧緩和醫療合併談論。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社區醫學部杜俊毅主任強調,善終照顧應該是醫療團隊、病人與家屬三方共創的過程。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社區醫學部彭靖舒個管師指出,多數醫療人員與民眾並不了解AD的內涵,呼籲透過宣導交流建立相關知識。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人文創新書院黃少甫管理師與張恩瑜管理師,在會後與彭靖舒個管師繼續熱烈討論。